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大学生体质与健康问题显现。各大高校的体质健康水平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普遍偏低,绝大部分学生只能达到及格标准[1]。随着高校的扩招,在青少年群体中大学生的比重越来越大,其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将会对我国未来的人口身体素质产生极大的影响。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对体质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是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而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和改变的,好的生活方式能够帮助大学生群体构建科学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2]。本文旨在调查分析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并探讨影响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的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希冀能起到促使大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
2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数据统计
2.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某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样本,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抽取得到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调查的覆盖面涵盖各年级的学生。通过调查分析,从而得到大学生整体的体质健康水平分布规律。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团队将饮食状况、每周运动情况、睡眠状况3种对体质健康影响较为突出的因素作为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调查问卷的主体部分,每个因素下设4个维度。为了方便调查结果统计,本研究将各影响因素的维度对应分值规定如下:饮食状况:每天按时吃饭(4分)、基本按时吃饭(3分)、经常不按时吃饭(2分)、从不按时吃饭(1分)。每周运动情况:每天(4分)、每隔1天(3分)、一周2次(2分)、一周1次及以下(1分)。睡眠状况:7~8 h(4分)、6~7 h或8~9 h(3分)、5~6 h或9~10 h(2分)、其他(1分)。问卷结果判定为:优秀(31~40)、良好(21~30)、及格(11~20)、不及格(1~10)。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即可得到学生体质健康基本情况。
2.3 调查数据统计
2.3.1 调查结果分布根据前文提到的抽样方法,按比例对各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392份,包括大一113份,大二86份,大三90份,大四74份,大五29份。男生、女生分别为139份和253份。见表1。
表1 调查结果分布 (例,%)有效问卷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3927(1.8)55(14.0)285(72.7)45(11.5)
2.3.2 对比学生质健康情况为了验证问卷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本研究参考周皎等《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3]中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对比。该研究提取了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所有大一新生2014年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测试结果见表2。对比表1与表2的数据,学生体质健康各层次人数分布所占比例大致相同,忽略地域差异的影响,说明大学生调查问卷的信度较好。
表2 学生体质健康基本情况 (例,%)性别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男22(73.3)123(40.9)1121(36.0)220(49.2)女8(26.7)178(59.1)1995(64.0)227(50.8)合计30(100.0)301(100.0)3116(100.0)447(100.0)
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中的规定,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测试项目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质量);身体机能(肺活量);身体素质(女生800 m、男生1000 m)、坐位体前屈。此外,女生测试项目为仰卧起坐,男生测试项目为引体向上、跳远、50 m 跑。依据计分标准, 得出学生体质健康综合等级。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的饮食习惯主要从饮食原则、食盐量、吸烟、酗酒、饮食结构5个因子进行调查。
3.1.1 饮食原则调查结果显示,有近1/4的学生会保证每天规律饮食,定时定量,并且依照“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的原则进食。但有75%的学生没有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要么为了减肥而刻意节食,要么想吃就吃,暴饮暴食。此外,只有将近一半的大学生能够做到每天吃早餐,30%的大学生对早餐抱着可吃可不吃的态度,完全没有意识到坚持每天吃早餐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大学生的健康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且这些影响都是长期、缓慢发展的。短时间可能感觉不到什么,时间越长影响越明显。节食会导致身体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应,造成营养不良,身体机能下降,容易生病。暴饮暴食则会增加肠胃的负担,造成热量过剩,导致肥胖产生。不吃早餐对胃的伤害是巨大的,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胃疼等症状。
3.1.2 食盐量专家建议,人合理饮食食盐量应保持在每天2~5 g,但在调查中发现80%的学生对健康的食盐量并不了解。此外,针对学校食堂饭菜口味咸淡的调查发现,30%的学生表示饭菜偏淡,说明他们平时的食盐量不低,这些都将影响他们的体质健康。食盐过多对健康的危害有高血压、水肿、感冒、胃癌、白内障等[4]。
文章来源:《饮食保健》 网址: http://www.ysbjbjb.cn/qikandaodu/2021/0122/649.html
上一篇:傣族医药的食疗保健方法与技术的现状探析*
下一篇:舌尖上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