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傣族医药的食疗保健方法与技术的现状探析<sup

来源:饮食保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民以食为天。人类首先是满足基本生存的需要,而后才在长期生存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中形成独具特色的饮食偏好,其特征为就地取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

民以食为天。人类首先是满足基本生存的需要,而后才在长期生存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中形成独具特色的饮食偏好,其特征为就地取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细食不餍精、脍不餍细,反映出人类对饮食文化发展的驱动力。祖国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在发展进程中,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生活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制作,原料的天然性和制作的朴实性,其中傣族医药蕴含药食同源思想理念。傣族的药食同源保健观念就是从傣族医学理论形成中发展而来的。

被列为四大民族医药之一的傣族传统医药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贝叶经》记载,早在25田多年前傣族就有了自己的医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傣族人民不断地同自然和疾病作斗争,通过认识、积累和总结经验,创造了独具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医药学。傣医药学理论独特,内容丰富,“药食同源”便是其特色之一。

傣医学认为人体是由“四塔”相互融合构成。质地硬黏的“土塔”构成了人的肉身以及有形的硬性物质。以潮湿为性的“水塔”构成人体的精血和各种各样的体液,遍流于人的全身。以温热为性的“火塔”在人体内的作用就是提供热能,促进肠胃消化食物,调和物质的生长、成熟和老化。“风塔”以流动为性,主宰人体内部的气流。“四塔”互为因果,相依相克。“四塔”平衡则身体健康,“四塔”失衡则百病丛生。傣族人民根据“未病先治,重在调理”的原则,依据傣医的“四塔”理论总结出一套独到的食疗保健理论,展现了傣族医学文化融入饮食中的特点—药食同源。

1 傣族药食同源食材的区域性

西双版纳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食糯米饭。在赕佛和各种节日里,傣家人常用糯米做成粽子、黄米饭、毫诺索(糯米年糕)、毫崩、糖米花等食品,也喜欢吃米干、米线。常吃的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茴香、水香菜、蕃茄、茄子、辣椒、芋头、瓜豆和天然野菜苦凉菜、蕨菜、旱菜、鸡爪菜、臭菜、鱼腥草、野芹菜等。普遍喜爱酸辣冷食物和烘烤食品。风味食品多种多样,范围包括糯米制品、肉鱼制品、蔬菜制品、瓜果制品、鲜藻类制品和虫类制品等。制作方法有烧、烤、蒸、煮、腌、舂几大类,几百种之多。并以“酸、辣、甜、香”为主要特点。最富民族风味的主要有香竹饭、黄米饭、“毫诺索”、“毫崩”、“毫懂贵”、香茅草烤鸡、香茅草烤鱼、烤黄鳝、烤竹鼠、烤菌子、烤竹笋;包蒸猪肉、包蒸脑花、蒸甜笋、蒸条肉、蒸青苔鸡蛋;酸笋煮鱼、酸笋煮鸡、糯米粉煮鸡;猪肉剁生、牛肉剁生、鱼肉剁生、黄鳝剁生、鸽子肉剁生;腌牛脚筋、腌牛皮、腌猪头、腌鱼、腌笋丝。此外,还用竹虫、牛皮、青苔等烹制成各种菜肴,如油煎蝉虫、牛皮、青苔片、竹虫、蜂蛹等。

傣族生活的地区天气炎热,湿度大,所以风湿病、皮肤病是常见病,在傣族饮食烧、烤、蒸、煮、腌、舂等菜肴的制作过程中,多以大芫荽、小芫荽、荆芥、香料草、香茅草、薄荷、葱、姜、蒜、辣椒作佐料,而这些佐料都具有祛风除湿、发散解表的功能,它们是傣族为了适应湿热自然环境生存而在生活实践中总结而来的经验,具有深刻的的文化内涵,吃了这些佐料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另外,由于傣族常吃烤,油煎的菜,香燥易上火,而佐料却起着调和的作用,这种对立统一具有科学性。

傣族饮食文化的发展,除了受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物产的影响,也是傣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历史变迁和民族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产物,是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

2 傣族药食同源中的多样性及功效调和

在西双版纳,很多植物具有食品、药物双重身份,既可以用于日常饮食,又可达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强身保健的目的。傣族药食同源中的食材从多方面表现了饮食、功效、食材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地域、气候、社会人文等因素息息相关,如以下食材。

2.1 糯米饭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主食 傣族蒸制的糯米饭气香、质优,软润适口,傣家人常以其接待宾客。糯米饭有白、紫、黄三色,其中以紫色(紫糯米饭)为最佳,蒸饭工具有木甑,有竹筒;以竹筒烘煮者为上。

紫糯米饭,是糯米饭中珍品,用产于西双版纳的紫糯米蒸制。传统的做法是预先将米泡软,略加淘洗,将生米放在木甑内生蒸至熟后放入木盆内用竹筷等器物挑拌散气后,即可食用。

文章来源:《饮食保健》 网址: http://www.ysbjbjb.cn/qikandaodu/2020/0904/475.html

上一篇:傣族医药的食疗保健方法与技术的现状探析<sup
下一篇:土家族民俗饮食旅游营销探究 ——以重庆市酉

饮食保健投稿 | 饮食保健编辑部| 饮食保健版面费 | 饮食保健论文发表 | 饮食保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饮食保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